一、现代文阅读(9分,每小题3分)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—3题。
文质论
陶东风
“文”、“质”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,源自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’”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“君子”发论,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,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。孔子所说的“文”,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。孔子所说的“质”,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,即内容;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;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,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,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。“彬彬”,或谓“文质相半之貌”,或谓“文质备也”,或谓“美盛”之义,文质彬彬,即文质并茂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,但孔子提倡“文质彬彬”,就是强调文质统一,则无疑义。文与质的关系,既有统一的一面,也有矛盾的一面。就统一性而论,必有其质,方有其文,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;就矛盾性而言,文可以反作用于质,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。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。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“文”与“质”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,如道家、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,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,甚至持“文灭质”之论。
“文”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,他们要求去文就质。这一极端化的“文质”说,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“文质”统一说。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,认为只有“华”、“实”相副,才能体现君子风范,文质彬彬合乎礼义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,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,竞一韵之奇,争一字之巧。六朝人把“文质”概念引入文学领域,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,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。刘勰还把“文质”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,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“质文化变”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,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。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“文”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,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。
唐人魏征在《隋书·文学论传》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:“理深者便于时用,文华者宜于咏歌”,“气质则理胜其词,清绮则文过其意,……若能各去所短,合其两长,则文质彬彬,尽善尽美矣。”
他所称“文质”,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,强调取长补短,以达“文质彬彬”的完美境界。这是传统文论中“文质”内涵的扩展。
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,主张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未必有德,道胜而文不难自至。
清代的“文质”观念,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。王夫之《古诗评选》卷五云:“文以质立,质资文宣。”“质”是本,是体;“文”是象,是用。“质近内而文近外,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”。但是“文”也不是“质”的简单形式,更不是可有可无的,“质资文宣”,就是“质”待“文”现的意思。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。由于“文”与“质”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,“文质”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,其中包括时代风尚、地方风尚、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,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。清代古文复兴,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。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《杨千木文稿序》中指出:“文者,生于心而称,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。”章学诚在《文史通义·言公》中甚至认为:“文可以明道,亦可以叛道,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。”
总之,中国古代“文质”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,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。
(《文学理论基本问题》有删节)
1.从原文看,下列对“文”“质”的表述,正确的一项是( ) (3分)
A.“文”“质”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,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“君子”的发论。
B.孔子所说的“文”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,孔子所说的“质”指的是内在实质,即内容。
C.孔子提倡“文质彬彬”,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。
D.文与质的关系,既有统一的一面,也有对立的一面,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。
2.下列理解和分析,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( ) (3分)
A.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,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。
B.道家、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,都表现为重质轻文,甚至持“文灭质”之论。
C.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“文”的文学性和审美性,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。
D.“文质”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,这是传统文论中“文质”内涵的扩展。
3.根据原文内容,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( ) (3分)
A.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,强调文质统一,文与质相互依存,相互影响。
B.刘勰看重“文质”的辩证统一关系,他在理论上的成就,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。
C.清代古文复兴,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,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、章学诚等。
D.中国古代“文质”理论,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。“文采派”与“本色派”仍将长存于文坛。
二、古代诗文阅读(36分)
(一)文言文阅读(19分)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4~7题
古之善赏者,费少而劝众;善罚者,刑省而奸禁;善予者,用约而为德;善取者,入多而无怨。
赵襄子围于晋阳 ,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,高赫为赏首,左右曰:“晋阳之难,赫无大功,今为赏首,何也?”襄子曰:“晋阳 之围,寡人社稷危,国家殆,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,唯赫不失君臣之礼。”故赏一人,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。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。
齐威王 设大鼎于庭中,而数无盐令曰:“子之誉日闻吾耳,察子之事,田野芜,仓廪虚,囹圄 实。子以奸事我者也。”乃烹之。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。此刑省奸禁者也。
秦穆公 出游而车败,右服失马,野人得之。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,野人方屠而食之。穆公曰:“夫食骏马之肉,而不旋饮酒者,伤人。吾恐其伤汝等。”遍饮而去之。处一年,与晋惠公为韩之战,晋师围穆公之车,梁由靡扣穆公之骖,获之。食马肉者三百余人,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,遂克晋,虏惠公以归。此用约而为德者也。
齐桓公 将欲征伐,甲兵不足,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,有轻罪者赎以金分,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。百姓皆说,乃矫箭为矢,铸金而为刃,以伐不义而征无道,遂霸天下。此入多而无怨者也。
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,因民之所恶而禁奸。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,罚一人而天下畏之。故至赏不费,至刑不滥。孔子诛少正卯 而鲁国之邪塞;子产诛邓析,而郑国之奸禁。以近喻远,以小知大也。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,此之谓也。
4.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 (3分)
A.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劝:劝告
B.社稷危,国家殆 殆:危险
C.子以奸事我者也 事:侍奉
D.穆公追而及之歧山之阳 阳:山的南面
5.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) (3分)
A.赵襄子围于晋阳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
B.入多而无怨 荆轲逐秦王,秦王还柱而走
C.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及其所之既倦,情随事迁
D.铸金而为刃,以伐不义而无道 以其无礼于晋
6.下列句子编为四组,全都属于为政者“善用赏罚”做法的一组是( ) (3分)
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,高赫为赏首②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
③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,而数无盐令④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
⑤遍饮而去之 ⑥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
A.①③⑥ B.②④⑥C.①③⑤ D.②④⑤
7.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10分)
(1)察子之事,田野芜,仓廪虚,囹圄实。(5分)
(2)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,此之谓也。(5分)14. 下列各句中,没有语病、句意明确的一句是( )(3分)
A. 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,一部情节新、演员新、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《红楼梦》终于与观众见面了。
B. 近日,由江西人导演、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《网络妈妈》在全国各地热映,引起了强烈反响,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
C. 在新课改形势下,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经常看书、读报,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,否则就会对许多新事物感到陌生,说话做事也就难免贻笑大方。
D. 新课标提出了“综合性学习”的要求,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,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发展。
16. 按要求转述下面句子的内容,转述时必须包含画线的语句,并用“我的口吻”进行转述。(每处不超过30字)(5分)
“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”是毛主席的谆谆教导,这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。
A. 把“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”作为赠言,鼓励一个谦虚的人。
B. 把“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”作为赠言,教育一个自满的人。
17. 请根据所给语句,续写成一段70字左右的文字。要求:
(1)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(2)必须写一个带着哲理性的句子(6分)
在你的旅途中,会有许多你没有见的鲜花。
六、写作
18. 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(6分)
最近,一本名为《我平庸,我快乐》的书被许多人摆在案头。在书中,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儿成长中的许多有趣的琐事,由衷地表达了希望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的愿望——作者称之为一种“新型育人的理想”,并由此指出:“追求为痛苦之源,平庸为快乐之本”。
要求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,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。
参考答案
7、(1)考察你的政绩,你辖内的田野荒芜,仓库空虚,监狱里关满了人。
(“子”“廪”“囹圄”“实”各1分,句意1分)
(2)因此圣人遵循简约的法则却能够办理好许多方面的事务,说的就是这样的事。
(“约”“而”“治”“广”“此之谓”各一分)
8、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,蝴蝶飞舞,蜘蛛织网,反衬白天的清静;溪声嘈嘈,反衬夜晚的清凉。
9、“邀”字是拟人手法(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),“纳”字化虚为实(化抽象为具体),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,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,表现出诗人对月影、溪声的喜爱之情。
10、(1)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
(2)地崩山摧壮士列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
(3)西丽 酒临江,横槊赋诗
11、(1)运用对比(反衬)的手法,对屋外动物活动的描写,写出麻雀、斑鸠等动物充满生机的生命活动。动物们的热闹与屋中死寂的氛围、孙小姐估寂的内心世界对比(或反衬),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孤寂。
(2)孙淑芸是一个知识、有文化但有非常浓重的封建贞节思想的旧中国女性形象。她虽然受过较为开明的教育,接触过新的思想,但却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。丈夫互后,她为了恪守封建贞操观,维护家庭“荣誉”,在“新房”里默默地躺了十年,终于寂寂死去。
(3)①因为珠子灯是小说线索,在小说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;②因为珠子灯表现了风俗人性、传统文化,为小产营造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社会环境;③因为珠子暗示了人物的命运,它的华与衰与小说人物的兴与亡是同步的;④因为珠子灯表现主题,通过珠子灯的这一形象,作者了对孙小组悲剧命运的同情与深度思考。
(4)BD【B项孙小组并没有表现出对封建伦理的怨恨,D项小说开头对风俗的描写与小说是有机融合的,并不是没有关系。】
13、【C】
【解析】解析本题,一定要启动比较思维,抓住特征进行思辨。句④的特征比较明显:对群众的温饱,绝不能“漠不关心”,据此,淘汰了B、D两项;句③的主语是“我们”,说明是个复数。审视前面,发觉“我们”指代的是“我”和“戏剧”,据此,便能推断要选的成语“漠不相关”。
18、略
【参考译文】
古代的善于赏赐的人,费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;善于处罚的人,刑法简约而奸人 可以禁止;善于给予的人,使用节俭却可以成为大德;善于取得的人,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。
赵襄子 被围困在晋阳,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,高赫 列为首功。左右的人说:“晋阳被围之难中,高赫 没有大功,现在却得了头赏,这是为什么?”赵襄子说:“晋阳 被围,我们社稷危急,国家危险,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 的心情,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。”因此赏赐一人,天下尽忠之臣,没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国 君。这就是赏赐虽少却可以勉励很多为善之人。
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,一一列举无盐 县令的罪状时说:“赞誉你的话一夭天传到我的耳朵里,考察你的政绩,田野荒芜,仓库空虚,监狱满满的,你用奸谋来对待我。”于是便把他烹了。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,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。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。
秦穆公 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,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,被野人捉住。穆公追着一直赶到岐山 的南面,野人正在煮马肉 吃。穆公说:“吃了马肉,不快点喝些酒的话,有伤身体。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。”让野人 全部饮了酒,穆公才离开。过了一年,秦穆公与晋惠公 在韩原发生战斗。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,晋大夫梁由靡 牵着穆公车上的骖马,即将捉住穆公。吃马肉的三百多人,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。于是战胜了晋军 ,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。这是给予俭约而能成为大德的例子。
齐桓公将要举行征伐,武器不够用。下令有重罪的人,出一副硬甲、一个戟;有轻罪的,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赎罪;打官司不胜的,出十二支 箭。百姓都很高兴。于是修治箭矢,冶炼金属为兵器,用来讨伐不义之国,征伐不义之君,称霸天下。这是获取多而百姓没有怨言的例子。
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,勉励他们做善事;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。因此赏赐一人,天下人民赞誉,惩罚一人,天下百姓畏惧。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,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。孔子杀了少正卯,鲁国 的奸邪就被堵塞了,子产诛邓析,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。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,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。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,说的就是这样的事。
>>点击下载完整版 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